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传承英雄正气新体验”课程组召开课程提升建设研讨会
  • 发布时间:2023-10-10
  • 点击数: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传承英雄正气新体验”教育教学改革效度和课程建设示范引领作用,10月9日,课程负责人陈雄章教授组织召开课程提升建设研讨会,教务处处长胡晓敏以及校内课程组成员12人参加,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董艳主持。

精心部署,聚焦立德树人

“社会实践:传承英雄正气新体验”课程以15海燕论坛官网英雄正气主题的研究与实践为依托,以走进英雄、记录英雄、传播英雄和关爱英雄为主题实践活动,以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载体,以实地考察、调研报告、情景展示、主题创作等为主要形式,在感悟与传承英雄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研讨会上,课程负责人陈雄章教授就课程建设的意义以及如何建好课程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并就课程提升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和研讨。

精益求精,聚焦学生中心

课程负责人陈雄章教授强调在课程提升建设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五个关键。一是时时牢记课程建设定位,课程为融合型实践课,要坚持教育性、实践性、服务性和公益性于一体,知行合一,打造行走的专业课堂、思政课堂、创新创业课堂。二是秒秒转变课程建设思维,推动教育型课程向社会型和实践型课程转变,彻底扭转重知识轻能力、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新的课程建设思维,真正体现出“因类建课”。三是招招瞄准课程建设目标,形成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产出的新体系。通过建立多种社会实践的新载体,创新多种社会实践形式,努力形成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产出的新体系。四是条条彰显课程建设属性,体现应用型实践课程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在广西区域的广阔课堂行中学,学中思,思中创,体现应用型实践课程的鲜明特性。五是句句都说课程建设主题,让英雄正气植入学生思想与行动,紧密围绕主题开展教学。

融合推进,聚焦创新传承

在课程建设中,课程团队整合校内外资源,发挥不同学科成员学科特点,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推进课程建设,努力打造成特色鲜明、影响广阔、育人效果显著的国家级一流课程,并以“社会实践:传承英雄正气新体验”课程建设为切口,持续推动学校“服务需求、价值引领、模式创新、传创贯通”的应用型课程建设模式大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文/张雪娇,图/李宗芝)

研讨会现场


分享到: